(文/谢伟杰 金思雪 图/黄智)3月27日晚7点,一场名为《互联网重构中国新闻业兼谈深度报道变迁》的学术讲座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下简称中南大)文波楼207教室如期举行,主讲人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志安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以下简称新闻学院)副院长吴玉兰教授也出席本次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教室后排更是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
张志安教授
开篇:一部《穹顶之下》而引发的思考
张志安教授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一开始便以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所引发的思考为切入点,思索“公民影像”时代是否已经到来,并谈及互联网进入中国第二十一个年头后对中国新闻行业标准的五点启发和思考:在价值判断上要把握重要性,在操作路径上要坚持时空观,在形态创新上要做到内容融合化,在时机选择上要抓住热点性,在传播方式上要学会爆炸式传播。在张志安看来,在新媒体化时代的中国,因为采访权与机构捆绑的现象在当今是难以改变的,这也就意味着公民新闻不成功、难发展,与此同时国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处于撕裂状态,这些状况都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品味,公民新闻的关键是透明性,引用北大教授吴靖的观点:公民影像应更透明即向公众说明和邀公众参与。
高潮:中国新闻业的互动模式
在如今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张志安颇有先见地提出了中国新闻业的“多元互动模式”,即国家、市场、技术和公民社会四大模块,并通过列举大量生动新鲜的例子来详细讲述每一个模块。关于国家控制与新闻业生态方面,他阐明如今新闻媒体产权已突破“国有”结构,资金大多来自于海外;在谈到重建并升格新闻监管体系时,他幽默风趣地自嘲道:“我自己只能算是一个“中V”,只是理性克制地发表言论,不当意见领袖。”;另外在关于国有网站和商业网站间的非公平竞争问题上,他更是以其到东莞出差遭遇站名“不符”的亲身经历诉说商业网站的搞怪报道方式,幽默风趣的言语引起同学们的阵阵笑声与热烈鼓掌。
然而最不能否认的是,互联网所带来的深切影响已悄然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拐点,因为今年互联网传媒产业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电视传媒产业,成为了当今中国传媒业的龙头。”张志安说道。一方面,市场化导向确实导致了新闻道德伦理的集体滑坡,也使传统媒体加速衰退,区域舆论和深度报道空间被压缩,但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新型的受众“媒介-生活”模式被重构,技术融合更是推动了互联网新闻主导机制的改变,从而挤掉水分,还原本真。“如今的新闻已经从最终产品转化为一个过程,然而内容也趋向碎片化。”另外,张志安教授还特别谈到数据库分析和大数据处理的方法与应用,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新闻认知世界,拓宽了我们的新闻思路。
讲座现场十分火爆
余兴:提问环节学生争先恐后
讲座接近尾声时,张志安教授那幽默又不失睿智的言语,信手拈来有条不紊的活例,独到深刻而又不流于阿谀的观点给所有在场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当被问及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的课堂教育应该要作出怎样的改变时,他详尽地回答道这是一个极好的转机,老教师要勇于转变陈旧观念,并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学方法为例,倡导建立社区式的新闻教学与实践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并尝试运用数据库分析的方法,当代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们可以把自己所处的大学校园模拟成一个社区,探究发展的现象与本质,锻炼深度报道能力,作出新尝试。讲座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学生纷纷要求签名并合影留念。